積雪是一種相當複雜的物理和地理現象,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解釋。然而,物理定律有助於最好地解釋其性質。

指示
步驟1
從本質上講,雪只是凍結的水。然而,它看起來一點也不像通常覆蓋冰凍水體的透明冰塊。事實上,雪花也由冰組成,但不是均勻的質量,而是最小的晶體。它們的許多方面以不同的方式反射光,所以雪花看起來是白色的,而不是透明的,它們實際上是透明的。
第2步
雪是由大氣中的蒸汽形成的,並在低溫下凍結。首先,出現清澈透明的晶體。然後它們被氣流帶走,並被帶到許多不同的方向。發現針狀和扁平狀晶體,但大部分呈六邊形。
第 3 步
在空氣中,成百上千的晶體相互粘連,直到它們的大小變得如此之大,以至於它們在重力的影響下落下,慢慢地開始下降到地面。儘管所有的雪花都以相同的方式排列,但還沒有人設法找到兩片圖案完全相同的雪花。
第四步
科學家們已經設法計算出超過 5,000 種可能的雪花形狀。甚至還有一個國際分類,將雪花細分為星狀、片狀、柱狀、針狀、冰雹、樹狀晶體等。它們的尺寸範圍從 0.1 到 7 毫米。為了獲得完美對稱的形狀,雪花在像頂部一樣落下時應該旋轉。
第 5 步
落地後,雪花漸漸失去了玲瓏的美和優美的形狀,變成了小圓團。當它們融入均勻的雪蓋中時,雪花之間就會形成空氣層。因此,雪不能很好地導熱,是一種很好的“毯子”,可以覆蓋地面並保護隱藏在其中的植物根部免受寒冷。
第 6 步
眾所周知,最大的雪花於 1944 年 4 月 30 日在莫斯科落下。落在掌心之上,幾乎完全覆蓋,宛如巨鳥的精美羽毛。科學家由此解釋了事情的經過:一股冷空氣從法蘭士約瑟夫地一側下降,氣溫急劇下降,開始形成雪花。與此同時,暖氣流從地面上升,延遲了它們的下降。留在空氣層中的雪花粘在一起,形成異常大的雪花。傍晚時分,地面開始變涼,一場夢幻般的降雪開始了。